名校、迷思
愈來愈多家長為了要孩子進入所謂的名校,不惜投擲重金聘請教育顧問打造他們的履歷、豐富他們的背景,冀望能夠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讓孩子的學歷上能夠鍍金。美國的諸多頂尖的大學,更是讓家長們趨之若鶩,只要孩子能夠入學,似乎就是拿到未來進入人生勝利組的門票,這也造就了市面上許多升學顧問公司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問世。
擁有專人的指導、進入心儀的學府這件事原本無可厚非,但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情況下,以及父母渴望孩子能夠攀上金字塔頂端的急切心態,不僅普遍出現在亞洲父母與學生群中,原來標榜自由風氣的美國高中生,所肩負的壓力也不小,甚至有過之不及的情況。
而顧問公司憑藉著人脈、可以內通學校的訊息,以及各種手法,如參加專業教練指導的運動、參加高檔夏令營、參與知名公司的實習等,讓擁有相當不錯經濟能力的父母願意花錢買單。但這也讓一些中下階層的孩子,對於進入名牌學府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,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,於是乎貧富差距的鴻溝便愈大。
再者這幾年來,一些不誠實與欺騙的手法層出不窮,如經歷造假、論文代寫等等。這些在在都令人反思,是否自由風氣之下的美國教育的公平性。在這裡,我們對此不予評論,但反而有以下幾點需要思考的:
1. 進入名牌學府是不是家長與孩子的人生唯一目標?
2. 用金錢堆砌起來的「學路」是否踏實?
3. 孩子光鮮亮麗的學歷到底是為了他們的前途好?還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?
4. 孩子在進了大學之後,人生還有好長的一條路要走,接下去的旅程,家長是否還要幫他們打造?
5. 家長在孩子的「學路」與「職路」上,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
6. 升學與學習顧問,是不是真的需要做到主宰孩子的每一個學習過程,讓孩子失去自主性?
7. 孩子的學習路上確實是需要協助與引導的,但有沒有健康而中立的引導者,讓孩子真正的天賦、興趣、潛能與能力能夠盡情揮灑?
每個家庭的屬性、特色也不同,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與期望更有差異。但無論如何,作為父母的我們,真的要時常提醒自己:孩子是獨特的,我們需要陪伴他們,協助他們建構自己的人生,而不是用既定的模版套用在不同孩子的身上。至於是不是一定要進名校?是不是學歷一定要鍍金才能飛黃騰達,這真的不是一個既定的公式呢。